9月26日上午,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总工会主席王大南前往青海理工学院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围绕“赓续青海文脉 彰显青春担当”主题与广大师生深入交流。他勉励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青海“五个文化”,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王大南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讲起,为全体师生展开一幅恢宏的历史文化长卷,系统阐述了从上古、夏商周至明清时期,中华文化从孕育诞生到枝繁叶茂的发展历程。他总结了青藏高原文化在中华文化深厚滋养下茁壮成长、绽放光彩的文化成果,并从山水、文物、典籍、诗词、非遗等多个维度,向广大师生全景式讲述了青海文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王大南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华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华章。他希望全校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担当时代责任,传播文化之美,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贾叙东在主持时强调,本次思政课系统梳理了中华文化与青海特色文化,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深刻、富有启迪,并就践行“五个文化”提出明确要求,体现了深厚的学养和对师生的殷切期望。全体师生要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快打造思想引领有力、道德风尚高尚的校园文化,丰富师生精神生活,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新征程上开创学校建设新局面。
校领导,行政、教辅部门及学院(中心)负责人和教师、学生代表360余人现场聆听了这场精彩的思政课。
思政课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倍感振奋。
工学院2025级遥感科学与技术1班张昊昕同学说,聆听了王大南常委的思政课,深感中华文化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在我心中愈扎愈深。它的根,深植于五千年文明沃土,承载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智慧;它的干,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风骨,历经风雨而愈发挺拔;它的叶,则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从国潮风尚到数字文物等,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2024级数字经济1班赵雅洁同学说,这堂思政课,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精美的彩陶文物。当那些彩陶缓缓出现在我眼前,第一时间让我想起家乡的河湟文化。柳湾出土的彩陶壶,是中原彩陶技艺与草原豪迈风格的结合,这让我明白,中华文化从来不是封闭的,它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四面八方的养分,最终汇聚成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在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下,注重知识与科技的结合,在融合发展中为自己的大学生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徐英杰表示,聆听了王大南常委的思政课,如同穿越诗史长廊读懂青海的文化基因。课程中对青海历史文化的阐释厚重而鲜活,新出土的尕日塘秦刻石更令人震撼。作为理工院校教师,我深感使命在肩,应当将这些石刻密码、非遗智慧与诗史素材一同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从物质遗存与精神传承中汲取力量,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 的时代新人。
党委宣传部干部聂蓉表示,思政课对青海历史文化的阐释,既兼具学术的厚重感,又充满生活的鲜活气。理工院校的教育不应只聚焦于公式、实验与技术,更应融入文化的根脉与精神的滋养。通过“理工+文化”的融合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具有理工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持续推动以文化人、铸魂育人。
青海理工学院
202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