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在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我校迎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精神洗礼。中国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受邀而来,为全校师生开启了以“永不褪色的金银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在时代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两弹一星”精神,正是这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铭刻着先辈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的壮丽篇章。

    此次宣讲会如同一束强光,穿透岁月的帷幕,把那段充满热血与牺牲、智慧与拼搏的历史,清晰呈现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职工眼前。宣讲会上,一个个动人故事、一段段艰辛历程,深深震撼着每一位老师的心灵。会后,大家思潮翻涌,纷纷结合自身所学所悟,将内心对于“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与思考诉诸笔端,凝聚成一篇篇饱含深情与力量的心得体会。

专任教师 何金霞

    在宣讲会场凝视钱学森归国邮轮的老照片,耳畔回响着程开甲在罗布泊的铿锵誓言,这些穿越时空的精神符号在我心中激荡出阵阵涟漪。作为思政课教师,更深刻体悟到“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是历史丰碑,更是鲜活的育人资源。

    23位功勋科学家的奋斗史诗中,既有“0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赤子丹心,也闪耀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治学品格。他们用人生选择诠释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的辩证统一,这正是新时代青年亟需补足的精神钙质。在课堂实践中,我将把这段历史转化为“大思政课”的生动素材:通过“两弹元勋的人生选择题”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何为真正的家国情怀;借助“戈壁滩上的青春之歌”主题讨论,启发学生思考个人价值的实现路径。

    这份精神遗产时刻提醒我们,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培根铸魂的价值引领。作为铸魂人,当以先辈精神为炬,在青年心中播撒科技报国的火种,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品格在新时代赓续传承。

 

专任教师 任宇婷

    在“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会上,我深刻感受到这一精神财富的时代价值,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这一精神的重要使命。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无数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扎根戈壁,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这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今天我们最需要传承和弘扬的。

    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讲述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责任担当,更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培养他们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精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是我们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让这一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指引青年一代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专任教师 郭玥婷

    听完“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深感这份精神遗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分量。老一辈科学家“用信仰托举原子弹,用生命丈量罗布泊”的壮举,不仅是一部奋斗史诗,更是鲜活的思政教材。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深刻意识到:讲台虽小,却是传承精神火种的主阵地,需将“两弹一星”精神转化为课堂中的情感共鸣与价值引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大历史观”重构叙事:用钱学森归国航线图诠释爱国情怀,用“手摇计算机”与“九次计算”的故事解析科学精神,用“马兰花开”的集体记忆叩问青春担当。更要直面学生困惑,将“个人价值如何融入国家命运”的思辨融入案例教学,让“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穿透功利主义迷雾。  
    新时代的科技博弈从未停歇,思政课教师更需以“两弹一星”精神为锚点,培育学生“顶天立地”的志气与“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唯有如此,方能在青年心中筑起科技报国的精神长城,为民族复兴锻造有骨气、有底气的强国一代。 

 

专任教师 李鑫

    聆听专业宣讲团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度诠释,我既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心潮澎湃,更深刻体会到这一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宣讲团通过大量珍贵史料与细节还原,让我对“两弹一星”精神内涵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从钱学森“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铿锵誓言,到郭永怀坠机瞬间用身躯守护数据文件的悲壮抉择,这些鲜活的案例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从历史文本转化为直击人心的信仰力量。这场宣讲让我更加坚定: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将精神谱系转化为青年躬身实践的行动逻辑——唯有将“两弹一星”精神具象为可感可知的奋斗叙事,才能让青年学子真正理解“强国一代”的使命,在新时代的“无人区”中走出属于他们的铿锵足迹;唯有让课堂承载有温度的历史、有分量的现实,才能点燃学子心中“强国有我”的理想之火。

专任教师 刘涛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承载着老一辈科学家的热血与梦想,彰显着国家尊严与民族脊梁。在宣讲会上深入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后,我深受触动,对这一伟大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两弹一星”工程确立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科学家们所展现的“两弹一星”精神,更是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克服困难,不懈努力。任凭时光荏苒,岁月变迁,这种精神的传承,始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现在,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通过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影响一代代的年轻人加入科研探索的行列中来,更好为国家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行政人员 李珂桦

    聆听完“两弹一星”精神的宣讲,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老一辈科研人员在金银滩草原上艰苦奋斗的身影。他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凭借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攻克重重难关,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身处行政岗位,我深感责任重大。“两弹一星”精神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指引着我在工作中践行使命。在行政工作里,我将以服务师生为核心,积极主动作为。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我会发扬勇于登攀的精神,不畏艰难,积极探索创新的工作模式与方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

    我将把“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每一项工作细节,为学校建设西部新型研究型理工大学的目标全力奋进,为培育新时代优秀人才提供坚实保障,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校园中绽放光芒。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