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青海理工学院筹建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依托教育援青和对口支援机制,积极争取教育部、对口援青省市支持,有力推动多所高校开展支援帮扶,取得积极成效。

    2023年6月,教育援青工作会议对构建“组团式”帮扶青海理工学院工作格局作出部署,教育部和省政府将推动南京大学等部属高校“组团式”对口支援建设青海理工学院纳入部省战略合作。2023年7月,省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江苏考察交流期间,南京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分别与青海理工学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构建起“组团式”对口支援格局。2023年8月,教育部将青海理工学院列为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第四批试点受援高校,明确南京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宁波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青海大学为“银龄教师”选派高校,建立支援关系。2024年8月,教育部将青海理工学院列入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明确南京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支援高校,助力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近两年来,对口支援高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大力支持青海理工学院如期实现获批设立,有力推动青海理工学院办学运行开局起步,让全校师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和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

    一、高位推动帮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和有关部领导到校调研,多次听取相关情况,指导青海理工学院筹建和发展。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缨(时任江苏省政府副省长)一行到校调研指导,将支持青海理工学院筹建和发展纳入苏青深化教育支援协作协议;徐缨部长和江苏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教育厅负责同志分别参加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给予指导支持。时任青海省政府省长吴晓军带队赴南京大学访问交流,杨志文副省长先后2次带队拜会对口支援高校,推动省校合作和对口支援青海理工学院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

    二、开展校际互访。南京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近10位领导到校调研指导。青海理工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及领导班子成员先后6次带队赴支援高校协调对接工作,支援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分管领导近40人次参见会见或进行座谈交流,共同推动支援帮扶工作走深走实。南京大学接收青海理工学院78名教职工进行集中培训,组织“石榴籽奋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青海理工学院研学座谈。

    三、选派干部人才。在中组部、教育部支持下,南京大学选派2名同志来青挂职并分别担任青海理工学院校长、副校长,带来先进办学理念,带动学校建设发展。支援高校选派19名“银龄教师”到青海理工学院支研支教,有力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规模和结构。青海理工学院已柔性引进对口支援高校12名优秀教学科研人员担任二级学院负责人、学术带头人或教学科研骨干,带动提升学科专业、科研平台建设能力和水平。

    四、促进学术创新。在支援高校支持帮助下,青海理工学院成功主办第20届中美碳联盟(USCCC)年会,顺利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力化学和力生物学专题研讨会,青海理工学院参加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科创立一百周年大会,增强科研服务能力和学术创新活力。

    五、拓宽帮扶领域。支援高校组织近30名专家对青海理工学院首批获批设置的13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进行科学论证,帮助完善顶层设计。南京大学与青海理工学院签署科技信息服务合作协议,协助开展科技查新业务,共享外文电子资源,计划捐赠一批纸质图书,有效支撑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需求。

    下一步,青海理工学院将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工作要求,按照一所大学重点支援1—2个学院、辐射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的工作思路,持续推动教育帮扶提质增效,切实将外部条件转化为内部动能,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助力打造新时代新阶段教育援青工作升级版。

返回
顶部